close

getImage (2)  

前幾年的書,不知道為什麼有一股奇怪的風潮,很愛把書名取作[親愛的XXX]

一種是冠上人名,例如親愛的茱麗葉、親愛的瑪德蓮、親愛的安德烈、親愛的漢修先生,讓讀者起碼知道主角是誰。

另一種是冠上稱謂,親愛的陌生人、親愛的小孩、親愛的你、親愛的任性社長(咦?)、親愛的吸血鬼殿下(咦?)。

總之,因為迷人的大綱介紹,我借了「親愛的茱麗葉」這本前幾年大紅的書(但在台灣似乎沒有大紅)。

 

英文原名是「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我不確定哪個名字比較好,私心會取「根西島返愛書簡」,這才切合最重要場景、最重要的小說書寫體、還有最重要主題-愛。時間落在二戰剛結束的1946年,開場地點是待復原的倫敦還有終於再次回到英國懷抱的根西島、人物是32歲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書商還有根西島可愛的讀書會成員。

001  

我很喜歡導讀裡關於描寫女主角的一段話:

「她小有成就,既不夠宏大到使她選擇寫作為平生志業,也不夠渺小到甘願屈身去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她過了適婚年齡,但還沒老到不再期待愛情。總之,就是這麼個懸在半空中的女人,在人生的不確定階段之時,收到了一封讀者來信」。茱麗葉的個性十分溫暖而討喜,卻又不是太特殊的女子,但是她每一封信透露出的情感和觀察力我都喜歡,一個愛書也嘗試自己書寫的人會很自然地帶入角色。

  整本書都是一來一往的信、電報、紙條構成的,這樣的模式在現代是否能夠好好進行呢?就算是打字我也幾乎好幾年沒和誰好好通過信了,會耐心寫長信時只有在工作必須作說明時吧。更讓我好奇的是當時的信都可以那麼快收到嗎?即使是隔著海的倫敦與根西島,甚至是倫敦與澳洲,那一來一往的速度簡直是在發電子郵件啊!總之,故事是從一封信開始,如果你在買到得舊書裡看到上一個持有人的地址會寫信給他嗎?我絕對不會..因為如果我在書上寫字,就無法在「讀冊」上販賣了。我甚至小心的在閱讀借來的書時,注意不隨手把名片或寫過的便籤當作書籤,以免還書時沒注意到暴露個人訊息。

  根西島,夾在法國和英國的海峽之間,二戰期間整整被德國佔領五年,幾乎與外界隔絕。也因此當島民經過德軍強佔的民房,聽到廣播傳來大笨鐘特有的鐘聲激動不已。戰爭結束英國軍艦再次到島上時,比起食物物資,那一份來自倫敦的泰唔士報的意義大於一切。

  一個戰爭,讓摯愛分離,人民流離受苦,被拘囚在島上的島民,為了偷殺一頭私底下偷養的肥豬聚餐,謊稱是舉辦一個富有文學氣質的讀書會。於是互相不熟悉的人開始聚在一起,不看書的人百般無賴窮極無聊的開始應付式的讀書。互相扶持度過最艱困的時候,一起照顧某個被德軍抓走的成員的小孩。

  讀書,如果是熱愛文字、熱愛故事的人就會知道會帶來多大的力量。這無關乎學識、學位、或高尚的素養於否,也許僅是打發時間、逃離現實、或與過去的人連結,甚至是啟迪心靈。於是「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成員開始看書,各自堅持立場的交換心得,絕對和現在正統的讀書會不一樣,有人五年堅持只看同一本書、有人在物資缺乏時堅持朗誦肥美的食譜,多自由的讀書會啊。當時島上能吃的只有馬鈴薯和白蘿蔔,如果取名為白蘿蔔讀書會的話,我一定會一直聯想到排骨蘿蔔湯。

  而另一方,茱麗葉在戰時每周兩次為報紙專欄寫帶點輕鬆戲謔的戰爭觀察因而走紅,成為知名作家。戰後在思考接下來的故事時偶然根西島讀書會成員的來信,詢問另一本書(還不是她寫的)的事而結識,最後她和整個讀書會成員通信,身為根西島的故事著迷,急於分享在戰時這樣特殊位置的島嶼的一切給英國大眾,甚至走訪根西島。

  讀書會成員可愛的要死!!真的是那種典型六零年代背景的英國鄉村影集中會出現的那種溫暖、小怪僻、小固執、忠誠的角色,透過每封信會讓人恨不得飛奔到島上。也多虧他們,描寫集中營、難民營那些如鯁在喉令人悲傷的片段時,不那麼的沉重。故事很可愛而溫暖,但它是要用強大的人心來包裝闡述戰時的沉痛與戰後難以快速修復的一切,因此還是有許多難過的情節。

  唯一讓我抓狂的是....啊啊啊啊啊 我選錯邊站了!我猜錯男主角了啊!這是多麼的令人崩潰啊!很沉迷的看小說時最令人痛苦的就是主角在結束前三頁死掉,或是猜錯男/女主角!我明明知道他一登場就應該是男主角,但偏偏被另一個完全吸引,蒼天啊~

  幸好在故事高潮居然連王爾德都出現了,因為橋段安排的太神了,稍稍紓解選錯邊的懊惱。

  雖然不是走巨作路線,但它值得四顆星!這本書被和查令十字路84號相比,看來我必須翻出買了三四年卻還沒看的另一本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at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